时间:2025-02-17 访问次数: 来源:秘书科
2024年7月25日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区2023年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国有自然资源基本情况
(一)土地资源情况
1.总体情况
2023年,全区国土总面积为46627.53公顷,其中,国有土地面积11136.9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3.88%。国有土地中,耕地面积489.08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4.39%;园地面积114.37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1.03%;林地面积758.97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6.81%;草地面积286.23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2.57%;商服用地514.06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4.62%;工矿用地1477.77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13.27%;住宅用地1643.44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14.76%;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224.74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11%;特殊用地223.38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2.00%;交通运输用地2436.23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21.8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834.71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16.47%;湿地面积8.65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0.08%;其他土地125.27公顷,占国有土地面积的1.12%。
表1.2023年温州市瓯海区国有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类情况表
单位:公顷
土地分类 | 2023年国土变更调查 | |
面积 | 占比 | |
耕地 | 489.08 | 4.39% |
园地 | 114.37 | 1.03% |
林地 | 758.97 | 6.81% |
草地 | 286.23 | 2.57% |
商业服务用地 | 514.06 | 4.62% |
工矿用地 | 1477.77 | 13.27% |
住宅用地 | 1643.44 | 14.76% |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 1224.74 | 11.00% |
特殊用地 | 223.38 | 2.00% |
交通运输用地 | 2436.23 | 21.88% |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 1834.71 | 16.47% |
湿地 | 8.65 | 0.08% |
其他土地 | 125.27 | 1.12% |
国有土地总量 | 11136.9 | / |
2.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情况
2023年,全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133宗,总面积321.27公顷。其中,按供应方式分,划拨供应国有建设用地共103宗,面积255.01公顷,占供应总量的79.38%;挂牌出让供应国有建设用地25宗,供应面积60.00公顷,占供应总量的18.67%;协议出让供应国有建设用地5宗,出让面积6.26公顷,占供应总量的1.95%。全年土地出让金为55.36亿元。按土地用途分,商服用地供地3宗,供应面积6.63公顷,占供应总量的2.06%;工矿仓储用地供地15宗,供应面积28.86公顷,占供应总量的8.98%;住宅用地供地17宗,供应面积45.15公顷,占供应总量的14.05%;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供地58宗,供应面积112.39公顷,占供应总量的34.99%;特殊用地供地3宗,供应面积3.14公顷,占供应总量的0.98%;交通运输用地供地35宗,供应面积91.52公顷,占供应总量的28.49%;水利设施用地供地2宗,供应面积33.58公顷,占供应总量的10.45%。
3.储备土地情况
2023年,全区在库储备土地60宗,土地面积116.96公顷,较上年减少10.58公顷,下降8.30%,资产价值128.01亿元。2023年全区实施储备入库32.83公顷,供应储备出库43.41公顷。
表2.2023年温州市瓯海区储备土地面积及价值情况表
单位:公顷,亿元
序号 | 机构名称 | 2022年末在库储备土地面积 | 2023年度新增储备土地面积 | 2023年度供应储备土地面积 | 2023年末在库储备土地面积 | 资产价值 |
1 | 瓯海区土地储备中心 | 127.54 | 32.83 | 43.41 | 116.96 | 128.01 |
4.永久基本农田情况
2023年,三区三线划定属于我区管辖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有量6.4445万亩(不包含生态园范围),2023年度新增建设用地项目没有出现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情况。
(二)矿产资源情况
2023年,全区矿产地5处,纳入统计各类矿产8种,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的固体矿产5种;在开发利用矿种有1种,为矿泉水,分布在泽雅镇,全年开采量为0.3万立方米。
2023年,全区未新发放探矿权、采矿权许可证。全区有效探矿许可证1宗,为浙江省温州市区地热资源勘查;全区有效采矿许可证1宗,为温州市瓯海小源矿泉水饮料厂。
(三)森林资源情况
2023年,全区林地上的森林总面积2.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8.33%。其中,国有林地上的森林面积389.56公顷,占森林总面积的1.73%,主要分布在景山街道、泽雅镇。全区共有公益林面积0.96万公顷,其中省级公益林0.63万公顷、市级公益林0.33万公顷。全区林木蓄积量127.5万立方米,毛竹总株数0.145亿株,其中乔木林蓄积量为125.06万立方米
(四)水资源情况
全区水资源分区为瓯江下游干流、飞云江。现有中型水库1个,为泽雅水库;小型水库12个。2023年,全区水资源总量4.1310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6.8%;降水量1604.3毫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12立方米。全区年总用水量1.6924亿立方米。
(五)湿地资源情况
2023年,全区湿地总面积8.65公顷,主要为内陆滩涂,主要分布在以下两个行政区域三垟街道和泽雅镇。
(六)自然保护地情况
2023年,全区共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5个(温州茶山森林公园、西雁荡森林公园、仙岩风景名胜区、泽雅风景名胜区、浙江瓯海泽雅省级湿地公园),总面积为1.95万公顷(含交叉重叠),全区拥有2个省级森林公园(西雁荡森林公园和茶山森林公园)、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仙岩风景名胜区和泽雅风景名胜区)、4个市级森林公园(吹台山市级森林公园、石岩屋市级森林公园、五磊山市级森林公园、凤凰山市级森林公园)。
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
近年来,我区始终突出重点、深化改革,着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升资产监管水平,不断促进全区资源的节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
(一)深化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推进城市更新。一是创新探索规划近远期利用,完成横屿单元E-06等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率全市之先形成管近远期“两张图”管控模式,实现土地周期性高效滚动开发。二是分层设立土地使用权,全力打造全国首个“千亩”级市域铁路轨道上盖“综合产业园”(南陆港枢纽工程及丽岙车辆段上盖物业),实现空间立体复合利用的TOD综合开发。三是积极推进“工业用地上楼”,创新园区公配共建共享,产能堆叠布局,成功打造4.0平均容积率仙岩时尚制造小镇七星产业园。
(二)强化要素保障,全力以赴夯实发展底盘。一是积极争取要素指标。积极争取330国道、市域铁路S3线一期工程等项目国家统筹指标659亩、温瑞大道二期省统筹指标30亩,跨省增减挂指标200亩。借势完成茶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为茶山街道、仙岩街道腾出留白空间3.2万余亩,全力保障生命健康小镇等重点项目报批。划定永农储备区1069.64亩,为后续重大建设项目占用永农做好资源储备。二是持续强化水资源节约管理。制定印发全市首个《非常规水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完成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0亩,生态拦截沟渠工程1个,节水标杆单位3个,省级节水型小区节水载体4个,10家企业获评市级绿色低碳工厂等年度节水行动目标任务。三是打牢全区资源要素数据基础,按时保质完成2022年度变更调查国家验收,扎实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和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厘清城市地下“经脉”。深入开展城镇国土空间监测、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掌握辖区人文地理要素情况,摸清全区自然资源资产家底。
(三)聚焦绿色发展,持之以恒增添生态底色。一是高站位推进耕地保护,打好“生态牌”。全年共立项实施垦造耕地210.1亩、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面积617.2亩,续建(整改)垦造耕地和旱改水面积471亩,完工面积1100多亩,其中完成报备入库项目23个456.7亩,新增耕地数量208.8亩,完成率139.2%;新增水田297.3亩,完成率148.7%。建立耕地保护全过程管理机制,完善田长制实施细则及配套制度,明确巡查员奖惩机制,并下发以奖代补资金4123余万元。二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走好“绿色路”。率先完成油茶保供任务,完成率106.86%。完成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6189亩,率全市之先完成森林卫片督查销号。首次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保护地资源长期监测共享数据库体系,森林康养产业累计服务人数70万人次,累计收入15.7亿元。组织企业参加“森交会”“森博会”,共获金奖3个,银奖3个。探索三项“林长+”模式,发挥林长助理协作功能,牢筑森林防火安全屏障,助推“林长治”实现。三是强化水保监管力度,护好“生命源”。抓好全区105个在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发放整改通知书37份并监督完成整改。完成三溪片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区域10.02km2,完成率达到125.25%,全区水土流失面积由101.09平方公里降至99.35平方公里,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由7.71千平方米减少至4.58千平方米,全区水土保持率有效提升至83.85%。四是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筑牢“安全网”。完成14处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监测点,和100处无线简易降雨报警器建设,4处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11处地质灾害风险隐患遥感解译及成果运用。开展地质灾害民房评估调查580余间。积极应对台风以及短时强降雨天气,及时开展叫醒叫应机制,全年累计处置1815处实时预警、34处专业监测预警,处置任务闭环完成率100%。认定1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并纳入保险保障,有效减轻区财政经费支出约1000余万元。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监督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管理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
一是资产底数有待进一步摸清。目前,国有自然资源大部分依赖于登记统计,数据来源单一,准确性有待提高。国有自然资源资产调查内容也相对侧重于资源实物量掌握,对其资产价值核算和计量仍处于探索阶段,难以准确掌握资产家底。
二是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国有自然资源的发展方向、运行方式等研究规划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各类自然资源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欠缺研究。
三是有偿使用有待进一步规范。国有建设用地、矿产、水资源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有偿使用制度,国有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国有森林、国有草原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尚未建立,不利于所有者权益保护。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针对我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紧紧围绕如何更好地强化资产监管,实现资产保值增值,防止资产流失,着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筑牢机制保障
一是加快完善资产管理体系。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明确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厘清职能部门职责边界,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形成权责清晰、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监督管理体系。 二是不断健全规章制度建设。适应好自然资源集中统一管理的新形势,建立健全自然资源开发保护、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有偿使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以制度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推进建设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与人大之间、与周边县市区之间的沟通协商机制,共同建立政府国有资产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共享。
(二)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提升管理实效
一是健全空间规划体系。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主体,建立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相互促进、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的空间规划体系,尽最大可能为全区自然资源做好空间保障。二是完善资源资产精细化管理。围绕履行所有者职责,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2021年至2022年,我区完成了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水和湿地等五类自然资源资产的清查工作;2022年至2023年,完成了全区园地、林地、草地分等定级和基准地价制定初步成果;2024,计划完成全区全民所有建设用地资源资产深化清查成果。通过一系列资产清查工作,选取科学合理的资产核算方式,健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实物量和价值量底数,进一步探索实践资产清查成果服务于资源资产精细化管理。三是探索推进国有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探索建立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生态修复成本的自然资源及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绩效。
(三)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执法力度
一方面,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自媒体资源,积极开展自然资源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自然资源法治意识,为加强自然资源管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另一方面,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配强专业人才,提升执法队伍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健全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肃查处各类破坏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防止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流失。
以上报告,请予以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