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7 访问次数: 来源:区人大办
【代表名片】
吴小真,区十届人大代表,上垟村劳动报账员、组织员,上垟村党总支第二支部书记。
她是周转房老人们心中的“自家人”,是困难户口中的“真姐”,她是区人大代表。在日常工作中,吴小真用心看见民生所向、所急和所盼,用自己的力量为群众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共富路上,她努力不让任何人掉队。
日常工作,脚下沉、眼下沉、心下沉
2009年,吴小真进入上垟村村委会担任劳动保障员一职,2017年开始接手党建工作,主要负责上垟村党支部组织、政策宣传和失土农民保险等方面工作。
吴小真所在的村,是瓯海有名的拆迁重地。“5+2”“白加黑”工作模式是常有的事情,节假日无休任劳任怨地付出,奔赴征拆一线,为项目的顺利推进“跑破鞋磨破嘴”,彰显了为人津津乐道的“瓯海速度”。
日常工作中,她做到“脚下沉、眼下沉、心下沉”。为了推动更多失土农民参保,吴小真吃透失土农民保险政策,对每项业务政策和办理流程都了然于胸,群众有问题随问随答。
在文明城市建设、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中,她做好政策宣传与工作落实,助力工作推进。吴小真全程参与街道文明城市建设整改提升专项监督活动,对闲置地利用、乱停车整治、“僵尸车”整治、小区外围非机动车停车划线等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意见建议,助力人居环境改善提升。
疫情期间,她是宣传员和“跑腿姐姐”
危难之时,最见党员担当。疫情期间,吴小真和她的同事们,冲在一线,让擎旗奋进,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飘扬。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吴小真和上垟村两委、党员志愿者、村民代表每天摸排值守,通过小喇叭、移动音箱,以“温州俚语”的方式来进行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为了让消息闭塞、不能理解疫情的老人了解居家隔离的重要性,她带领志愿者们挨家挨户上门,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用温州方言给村里老人们上“疫”课,讲述疫情的严重性和做好防护工作的紧迫性。
她还主动当起了“外卖跑腿”,为村里行动不便、年老体弱的村民和居家隔离人员代购医药用品和生活物资。在吴小真的带领和积极参与下,上垟村拉起了群防群治的防护网,在基层前线垒起了“固若金汤”的战斗堡垒。
用心用情关爱困难群众
疫情之后,生活和工作都需要被重建。今年吴小真的工作重点是将支部党建工作和村中心工作相融合,为更多需要的群众解决燃眉之急;汇聚各方志愿力量,为银铃之家的老人带去更多温暖贴心的服务。
一直以来,街道一手抓城市更新,一手抓民生福祉改善,安全有序地推进全域旧村改造工作。这些征迁老人们过得如何,离开老宅的他们是否住得安心,成了吴小真关心关注的重点。老人们会拉着她道家长里短,说烦恼、说心事,吴小真便像自家人一样坐在老人身边,拉着他们的手,倾听老人的声音,帮他们疏通情绪,解决生活难题。
吴小真是周转房老人们眼中的“自家人”,也是困难户小吴眼中值得依靠的“真姐”。小吴的身世异常坎坷,几年内父母先后因为癌症过世,16岁的他也不幸罹患癌症,独自面对人间的疾苦。好在人间总有温情,吴小真主动为小吴医疗报销办理“跑腿”,帮小吴缴纳物业费,为小吴特事特办争取到安置房……村委会和吴小真的及时出现,成了他生命里的一点光,支撑着小吴对抗病魔。在小吴身体恢复一些后,吴小真会鼓励他多出去走走,天气好的时候去风景如画的湿地公园旁钓钓鱼。现在的小吴身体比以前好多了,还是村里有名的钓鱼能手,笑容和希望回到了小吴的身边。
看到困难的人露出的笑脸,吴小真觉得很欣慰。“在党建引领下,对接解决一些群众所急所盼的村里事、家里事,得到他们的认可、支持,这样的工作实践和体验也是无价的。”吴小真说道。
要做民生和民声上传下达的“桥梁”
2016年起,吴小真当选区人大代表。
作为人大代表,吴小真认为自己是监督员,是群众的“发声器”,更是民生和民声上传下达的“桥梁”。吴小真总说自己是“农民代表”,要多为基层发声,关注基层最关切的民生话题。
安置房建设是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工程,安置房的品质和其周边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进度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在日常工作中,吴小真发现许多老旧小区存在停车位紧张、配电设备老化、电压不足等问题,她向两会提交了诸多切实有效的建议。
她今年提出《关于在老旧小区增设新能源汽车公用充电桩的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赞同,区住建局表示正在着力打造“5分钟充电生态圈”,实现家门口的安全充电便利,并将根据居民需求,对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增设充电桩。
“在相对落后的村镇,安置房是大部分原住民的家和希望。只有不断提升和完善安置房品质和居住环境,才能给居民生活以盼头和底气。”吴小真说这就是她尤为关注安置房和配套设施的建设的原因。
“多走民间,多访民生,多听民声,多看民心,人大代表既是一种职务,也是一项荣誉,更是一份责任。”这是吴小真的当选宣言,也是她一直鞭策自己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