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01 访问次数: 来源:潘桥街道
潘桥街道河西村党支部书记郑金和,是土生土长的河西村人。对于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他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情感。从1996年开始,他就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区人大代表,他更是当地村民的“代言人”。在他的带领下,河西村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抓经济 促民生
上世纪90年代,河西村的经济基础仍十分薄弱,村民的年收入普遍不高。
在上任的十多年里,如何进一步改善当地村民的生活条件,增加他们的收入,这一直是郑金和思考最多的问题。
随着铁路温州南站落户河西村,郑金和看准机会,带领全村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2010年,人均收入达到1.3万元,走在潘桥街道各村的前列。
光创收还不够,日子过的好不好,说到底还是要看村民的真实感受。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郑金和深知听取民意的重要性。只要一有空,他就去走访群众,征求他们对党委、政府制定的政策、措施的意见,对村组织建设的建议。他还不定期召开群众座谈会,面对面倾听着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并将建议和意见一条条、一款款记录下来,整理成书面材料。他总是很重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及时收集,积极向街道党委、政府反映,积极向人代会提交《关于尽快落实陈庄、河西、横塘等被征地村村级建设留用地的议案》、《关于加快落实二三产返回地的议案》等建议议案。几年来,共提交建议5件。即使遇到一些问题不能立即解决的,他也要坚持给群众一个明确答复。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郑金和总是查找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想方设法在工作中改进,为村民排忧解难,发展村里的民生事业。
自2007年起,该村每年投入30多万元资金,用于村间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基础设施。组织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实行道路保洁承包制,村容村貌发生了大变化,村民都说现在的村子比从前更美、更整洁了。
2008年以来,该村开展失土农民保险工作,按规定指标参与失土农民养老保险,凡是征地户女年满55周岁、男年满60周岁的村民,每人每月可领取156元—340元不等的养老金。他还积极动员村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认真落实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制度和老人劳动保障制度,真正实现全村村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针对村中的低保户及困难家庭,郑金和总会不时对他们进行看望、慰问,了解他们的生活近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困难。
抓民心 树新风
在工作中,郑金和总是严格自律,以身作则。在他的眼里,钱可以花,但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多年来,河西村一直保持着“零招待”。但在为村民办实事方面,郑金和就舍得“大手大脚”,毫不吝啬。
2009年,在原有文化设施的基础上,河西村筹集资金,购置健身器材,引导村民参加各项健康有益的活动。同时,建立健全民调会、治保会、治安巡逻队,各司其职,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河西村还相继开展了评选“平安家庭”等活动,通过典型引导,榜样带动,全体村民的精神文明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如今,河西村村民不但生活富裕,丰富的精神文明生活,和谐的社会环境,正让他们畅享现代文明新生活。
郑金和常说:“作为党支部书记、人大代表,那是村民对我的信任,其实我就是大家的服务员!”这句质朴的话语,却道出了他一贯为民服务的执着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