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1 访问次数: 来源:区人大科教文卫体工委 作者:黄陈舒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是万千家庭的共同愿景。近年来,瓯海区人大常委会以“教育立区”发展战略为引领,聚焦地方教育发展现状和群众所盼,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助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义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
一是聚焦规划蓝图,拓宽优质均衡“快车道”。用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规划的审查权,在瓯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推动将增强优质教育集群效应、推进“龙头学校培育工程”、探索“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和“未来学生”培育新模式作为创成高位均衡义务教育的奋斗目标。对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情况开展调查评估,督促区政府对教育资源供给、基础教师队伍建设等有关事项进行专项规划,并加强预算保障。近年来,瓯海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通过引进优质教育品牌、建立教育联盟、推进教师流动等举措,创成浙江省现代化学校10所、省市文明单位13所,率全市之先实行教师和公务员同待遇政策,并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级测试。
二是聚焦薄弱环节,优化安居环境“引凤来”。常委会将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列为今年年度监督计划,牵头成立调查组,逐一调研12所学校、开展主题接待3次、访谈50余人次、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98条,为促进更高品质优质均衡提出了6项前瞻性对策建议。其中,“企业外来员工子女就学难”在问题征求中被众多企业家和员工提及,也是瓯海群众反映最多的营商环境卡脖子问题之一。常委会邀请区教育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企业家、区人大代表,就新市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积分应用相关政策进行意见征求与措施论证,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外来员工子女全员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积分入学,促进区域人才更加集聚。
三是聚焦群众关切,答好公共服务“民生卷”。今年以来,瓯海区人大代表提出与教育有关的代表建议15条,分别涉及薄弱学校提升、师资队伍培育、“双减”政策落实、研学范围扩大等内容,经常委会领导领衔督办、主办单位认真落实,均取得一定成效。群众十分关心的新建或改造学校建设、“温馨教室”建设等普惠教育项目经人代会票决列入区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常委会组织各级人大代表通过实地视察、提出建议等方式,有力推动了这些民生实事项目的推进。截至目前,潘桥站西小学和温州绿轴小学建成投用,瓯海龙霞实验小学、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等15所学校完成加固修缮及扩容改造提升,282间教室安装上了空调和新风系统,育人环境得到极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