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您的位置:首页
> 人大动态 > 代表之窗
代表之窗

为员工谋福祉 为社会尽责任——记区人大代表项进康

时间:2018-07-24 17:19:24 来源:区人大办

【人物名片】项进康,瓯海区人大代表、瓯海区鞋革行业协会会长、温州惠特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1995年他主持设计开发的“烧卖式”系列皮鞋、销售面覆盖全国,在当时被同行称为“烧烤王”,并在第六届中国国际纺织服装鞋帽交流交易会上获得金奖。1999年项进康被温州市政府评定为“鞋样设计师”职称。

 

在瓯海区新桥前花工业区的温州市惠特鞋业有限公司,项进康正坐在办公室蹙眉思索。“农历十六开工,到今天已经第三天了,但是招工情况并不乐观。”项进康虽早已预感,但“招工难”问题真的来临时,他透露出一丝丝担忧。“由于周边房租上涨等因素,今年节后返岗的员工明显减少,跟去年相比今年招工难多了,这是一个很严峻的事情。”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温州市“大拆大整”及瓯海区“山水瓯海”战略部署的落实,目前我区外来人员总量上有所下降,常住人口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9.69万,下降到2016年底94.7万,但户籍人口只有43.8万,外来人口仍有50.9万,占常住人口的53.7%。

如何让外来务工人员安居又能乐业,提升归属感和幸福感,项进康从去年就开始思索。在刚过去不久的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他提交了《关于加强多层次公(廉)租房建设着力解决企业外来员工住房问题的建议》,从住房问题来破解瓯海区“招工难”,“留工难”的瓶颈。

 

坚持品牌质量,做好温州制造

 

项进康,经营鞋企已经有整整32年。从小对制鞋热爱的他,跟着哥哥学习制鞋技术和鞋样设计技术。1986年,成立了进康皮鞋加工厂。

“当时租了一间不足50平米的小屋,招了2名工人,就这么起早贪黑地干了起来。从鞋样设计、开发到制作,整个皮鞋流程都是自己一手包办。”说起企业起家时的状况,项进康历历在目。

那时候盛行包子鞋,但制作工艺复杂,且需要手工缝制,许多加工厂因为工艺技术不过关,以及手工导致产量不大,难以立足。但是项进康凭借着娴熟的制鞋技术不但做出了产量,更以优秀的品质,吸引了许多客户在公司门口排队,皮鞋热销全国各地。

而在1987年8月8日,杭州武林门一把大火使温州鞋一时声名狼藉,当很多“温州鞋”隐姓埋名闯市场的时候,项进康却带领着自己规模不算太大的企业光明正大地在产品上亮出“温州制造”。“许多厂商动了挂名联营的脑筋,但我为此很不自在,温州鞋为什么就不敢挂自己的名字,温州鞋为什么不打响自己的牌子,企业要发展,必须走自己的路。”

1989年,项进康就将加工厂改名为“温州市惠特皮鞋厂”,并以“惠特”为名申报了注册商标。事实证明,项进康的选择是正确的。当他把印有企业商标的皮鞋销售到东北后,一路畅销,甚至有人找到了工商所,通过工商所找到了惠特。那是项进康第一次发现商标的价值性,“等于商号一样别人会记住你”。在那以后,项进康更加坚定地走自主品牌之路。

经过32年的风雨历程,惠特公司也从只有两名员工的家庭作坊,发展成为如今一座占地面积1684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拥有1900余名员工,60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全国1000多家专卖店,具备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以及质量控制系统,年设计生产各类中高档真皮皮鞋500余万双能力的现代化制鞋企业。

制鞋企业能够发展,不仅靠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庞大的营销网络和优质的服务,更是靠满足顾客需求的优质产品。项进康说,“鞋子作为永远有人消费的产品,只要把产品做好,这个行业就不会淘汰。只要把品质做好,打响品牌,就有人来消费。”

一个品牌的发扬光大需要几代人的付出。接下来,项进康表示,将通过自己和下一代的努力,为打造好“惠特”品牌而不懈追求。

 

关爱员工,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企业要做大,光靠老板一个人是不可能的,必须依靠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项进康说,企业领导心中要装着企业员工,并且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为员工谋取更多福利。

2003年因掀起“事业经理人”管理新模式,在温州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的惠特鞋业,不仅做到重视对高层人才队伍的建设,而且对待普通员工同样也是关爱有加。

“农民出来打工赚工资是第一位的,”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打工者普遍看重的是能不能按时拿到工资。“惠特鞋业发展三十二年来,从没有拖欠过职工一分钱工资,更不用说克扣工资了。”在谈到工资方面的问题时,项进康显得颇感自豪。

与此同时,项进康总是积极为企业员工多想,为员工创造更多的福利。比如,对不同的工作种类和岗位,为员工买一些针对性的保险;每年都搞一次评优活动,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团组织发挥作用,组织一些旅游活动;为过生日的员工送上生日蛋糕;春节期间为返乡员工预定好车票,并且报销一次返程车票;为员工创造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等,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了员工生活质量能得到新的飞跃,项进康投资近2000万元、规划面积18000多平方米,建设集生产、住宿、娱乐、休闲、环保于一体的现代化标准工业园,员工可以搬进有电视、浴室等现代设施的公寓式员工宿舍。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员工的利益,也是为了企业的更大发展。”项进康说。

 

积极履职,为民发声

 

项进康不仅关爱员工,作为一个老代表,他更是关注民生,了解民意,积极履职,为民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声。

制鞋业作为瓯海的支柱产业,聚集着众多鞋业企业。改革开放40年来,温州制鞋业之所以能迅速占领全球市场,不仅有低成本优势,更主要是因为有产业链的支撑。但近几年来,瓯海制鞋业面临着技工短缺、融资难、研发能力弱、外地制鞋业崛起等挑战,压力越来越大。随着瓯海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2016年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大拆大整”城市加速转型升级及“四无”生产经营单位集中整治的大背景大环境下,瓯海原有的一些“小、散、微”制鞋企业被拆除,给瓯海的制鞋企业带来了一些困难,生产成本增加,订单压力增大。

面对内忧外患,瓯海制鞋业该如何在夹缝里求生存,如何走出低迷困境使瓯海制鞋业重整旗鼓?在去年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项进康提交了《关于借“大拆大整”东风,加快瓯海区制鞋小微创业园建设的建议》,建议瓯海区政府借“大拆大整”的东风,加快制鞋业小微园的建设,尽快完成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引导工作。

“最重要的是靠小微园,保护温州鞋业产业链的优势。”项进康说,“鞋业跟其他行业不一样,鞋子对产业链依赖性高,一双鞋需要鞋底、鞋扣、鞋楦等各种配件。”在《建议》中,项进康提到了加快制定瓯海制鞋业小微园发展规划,引进创新建设模式,提倡链式发展,提升园区核心价值。项进康认为,小微园企业均应为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的同行业企业,这样在小微园功能配套上更符合行业发展系统需求,有利于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而今年,项进康又把关注点放到了加强公(廉)租房上。在2月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项进康提交了《关于加强多层次公(廉)租房建设着力解决企业外来员工住房问题的建议》,提出统一规划建造外来务工人员专用公(廉)租房、利用城乡接合部集体土地兴建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出台优秀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奖励政策等建议。

“今年新桥基本拆完了,现在租房的成本很高,导致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流失,这对温州鞋业这样的实体经济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项进康说,尽管企业里面也有配套的住房,但往往不够,特别是企业技术骨干、中层管理人员、夫妻双职工的住房需求极为紧迫。

“瓯海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好他们的住房问题,能吸纳更多的民工来打工,解决我区企业“用工荒”问题,也有利于稳定企业职工队伍,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能聚集人气、商气,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和谐。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当携起手来齐心协力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难问题,让他们住上专用公(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实现一家团聚,成为瓯海新居民。”项进康说。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打印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